持续加强核酸检测机构监管(新疆核酸检测机构由谁监管)
本文目录一览:
- 1、14地排查核酸检测机构:238家整改,15家暂停或取消资质,多人被捕
- 2、多地通报核酸检测机构问题,如何严厉打击这种违法违规的行为?
- 3、因违规外包业务等,上海一核酸检测机构被罚没超38万,带来了哪些警示?
- 4、疫情地区为什么要开展多轮核酸检测?
- 5、为何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这钱谁来出?监管该如何加强?
14地排查核酸检测机构:238家整改,15家暂停或取消资质,多人被捕
7月5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经依法审查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对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提请批准逮捕的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张某某、童某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作出批准逮捕决定。
上述三人被逮捕,是因为北京市卫健委于5月28日组织专家对阳性病例既往阴性检测结果的样本溯源检查,通过视频检查和查看PCR仪上的扩增记录发现,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溯源记录不完整,记录规则不清晰,不能提供原始标本流转单和扩增板原始纸质记录,部分时间点扩增文件记录与实验室自述检测数量不符,违规对多管样本进行混管检测,以上情况严重违反质量安全规定,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导致对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发现和管控不及时,造成疫情进一步传播风险。
事实上最近以来,全国都在大范围开展核酸检测机构专项排查,不少不合格的机构逐步被“挖掘”出来。
逾两百家被责令整改
最新发布核酸检测机构专项排查结果的省份是辽宁省。
7月4日,辽宁卫健委官网发布消息称,为进一步强化核酸检测质量监管,辽宁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医疗救治组部署,于5月至6月对全省核酸检测机构进行排查整顿,经排查,有23家核酸检测机构被责令整改,17家核酸检测机构暂停服务(包括3家责令暂停和14家自行停止)。
而在辽宁公布之前,青海、安徽、四川、广东、湖南、陕西、贵州、吉林、天津、内蒙古、甘肃、北京、河南这些地方也公布了当地核酸检测机构专项排查情况。
从上述这些地方公布的情况来看,责令整改的核酸检测机构 数量最多的是湖南省 ,数量达到103家,其中涉及第三方实验室的有5家,疾控的有14家,剩下的都是医疗机构,数量达到84家。
仅次于湖南之后的是四川,责令整改的核酸检测机构数量也达到47家,辽宁以23家排在第三位置,第四是陕西,后者责令整改的核酸检测机构数量也达到19家。
从各地公布的责令整改名单中, 屡次有疾控机构、医院上榜 ,如湖南省方面,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赫然在列,也囊括了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湖南省儿童医院这样的部省直三甲医院。
再如陕西方面,也有两家属于疾控机构上榜,分别是西安市的周至县疾控中心以及未央区疾控中心,同时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这样的三甲医院也包括在内。
而这次辽宁公布的责令整改名单中,也有两家疾控机构也在其中,分别是振兴区疾控中心(浪头医院)、振安区疾控中心,剩下的皆是医院。
在各地公布责令整改的 第三方实验室名单中,不乏有A股上市公司身影 ,如凯普生物(300639.SZ)间接控股子公司西安凯普医学检验实验室出现在陕西的整改名单中,再如兰卫医学(301060.SZ)全资子公司长沙兰卫医学检验实验室也出现在湖南的整改名单中。
15家被暂停或取消资质
除了一大批被责令整改的核酸检测机构外,还出现了一些被直接暂停或取消核酸检测资质、甚至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数量达到15家。具体看, 北京和湖南最多 ,均达到4家,具体牵涉到的主要是第三方实验室。
具体以北京为例,北京普康瑞仁医学检验所被取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资质;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这三家核酸检测机构则直接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今日公布的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3名犯罪嫌疑人被批捕,近日,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以及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相关的犯罪嫌疑人也已相继“落网”。
核酸检测是落实“四早”、实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关键措施。
6月2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链条监管的通知》中就明确提出,要严格检测机构和人员资质管理;规范样本采集、保存和转运管理;强化核酸检测机构日常监督管理;加强应急状态下核酸检测机构监管;提升核酸检测资源利用效能;严格落实核酸检测机构退出机制。
这次全国大范围开展的核酸检测机构专项排查行动,无疑进一步规范了整个核酸检测产业发展,也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检测质量。
目前,有一些地方卫健委表态称,仍会继续加强对核酸检测行业的监管力度。
如四川卫健委明确表示,将持续督促指导各地对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第三方机构加强监管,接受 社会 各界广泛监督,确保提供优质高效的核酸检测服务。
陕西方面也表示,下一步将持续督促指导各地对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第三方机构加强监管,接受 社会 各界广泛监督,确保提供优质高效的核酸检测服务。
多地通报核酸检测机构问题,如何严厉打击这种违法违规的行为?
我们应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既要将监管力度增加,又要提高违规行为惩罚标准,才能杜绝这类情况发生。
由于疫情原因,核酸检测机构应运而生,在这之前我们没有这类机构监管案例,再加上疫情情况多变等原因,所以在监督管控这一块,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就目前所出现的情况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做预防监督措施,这也要求我们的管理方案需要及时调控,随时能够增加已知问题的规避方案,并可以根据这些问题推断新问题产生概率与可能,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毕竟预防要比治理容易得多,损失也会小得多。
此次商人天性有利可图,就会铤而走险,谋取更大利润。我们无法完全规避他们这种想法,但是我们能够将利益降到最低,将风险拉到最高,一旦商人发现违法违规所要付出代价,远远比收获到的利益大时,他们就会自发管控自身行为,并在公司内部采取相应规章,从上到下层层施压,要求底下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行事,对每一个核酸样本,执行最严标准,才可以杜绝一部分人的歪心思,因此加大这类案件的惩罚力度,非常有必要。
最后,核酸检测利国利民,有关部门也要充分考虑这些企业的生存问题,给他们一些利润空间,否则温饱都没有办法解决,甚至亏本,即便这些企业有民族大义,也会慢慢力不从心,最终为了解决手下人的吃饭问题,他们会被迫在工作中放弃一些必要流程,降低企业成本,造成风险。只有让他们能够维持企业运营,小有赚头,再配上强硬的措施处罚做后盾,才会让他们即有动力干活,又不会想东想西搞小动作。
因违规外包业务等,上海一核酸检测机构被罚没超38万,带来了哪些警示?
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下,核酸检测机构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已经成为公众防疫信心的基石,而上海的这家机构,却通过外包之类的违规操作,将创收作为首要目标,这种性质极为恶劣的行为,一旦被公众过度解读,对整个防疫大局将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当核酸检测没有了权威性和专业性,不敢想象公众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当然,此次被罚的核酸检测机构只是偶发案例,即便国内其他城市也出现过类似案例,但整体来说,无论结果的准确性,还是操作流程的规范性还是有所保障的,这也是大部分民众依然严格遵守核酸检测要求的原因所在。
众所周知,各地的防疫工作,核酸检测机构出具的结果,依然是制定防疫措施和调整防疫布局的参考条件,说明基层政府和广大民众依然对核酸检测机构充分信赖。令人感到后怕的是,如果上海这样的核酸检测机构违规外包现象屡禁不止,那么各地接收到的核酸检测结果会不会影响到准确率呢?当偶发成为常态,各地不断出现的新增确诊病例,幕后究竟有没有猫腻呢?相信很多人在面对核酸检测机构违规时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当疑问在更大人群中弥漫,对防疫工作将会造成无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此次上海及时查处了存在违规行为的核酸检测机构,也在一定程度上敲响了警钟,那就是各地在防疫工作中,要持续强化对所选择核酸检测机构的监督监察力度,不能让他们有非法牟利的可乘之机,毕竟检测机构具有逐利属性,稍有不慎就可能为了利益而做出毫无底线的违规行为。虽然上海罚没了该检测机构的数十万元,但核酸检测的规模和数量是无法想象的,谁都无法保证哪些利欲熏心的检测机构,会不会为了弥补被罚没的经济损失而做出丧心病狂的事情,这也是此次查处核酸检测机构违规外包业务带来的警示。
综上所述,未来的疫情防控工作,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对核酸检测机构的工作毫无节制,事实证明这些商业机构的逐利本性无处不在,如果没有针对性监管措施作为依托,谁都无法保证类似违规案例不会继续发生。既然各地的疫情防控离不开核酸检测结果,那么制定严谨的监管机制,坚决杜绝核酸检测机构可能违规的任何隐患,才能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推进,这也是此次事件带来的警示。
疫情地区为什么要开展多轮核酸检测?
近期核酸检测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就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予以解读。
1、疫情发生的地区,为什么要开展多轮核酸检测?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应对奥密克戎病毒变异株流行新阶段。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播更快、潜伏期更短、隐匿性更强的特点,我们必须以快制快,及时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链,才能用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在发生聚集性疫情时,特别是风险来源不明的情况下,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划定区域人口的核酸检测。在人群筛查结束后,根据感染者检出数量及其分布等情况,研判疫情防控风险,再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下一轮的核酸检测。只有尽快做到“应检尽检”,对感染者和密接“应转尽转”,及时发现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尽早控制疫情,才能减少核酸检测轮次;如不能做到“应检尽检”和“应转尽转”,将不得不通过更多轮次核酸检测来找出感染者。
在我们印发的第三版区域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中,对核酸筛查的策略给出了指导性建议,各地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研判、细化,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2、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为什么要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导致一些早期的感染者不易被发现。前期多地发生的奥密克戎聚集性疫情被发现时,已经在社区内隐匿传播了一段时间,给防控工作带来了困难。
在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中,核酸检测是迅速发现传染源、锁定管控目标,进而采取隔离等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有效手段,在历次成功处置聚集性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利器”作用。尤其在今年以来有效应对吉林、上海、北京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过程中,核酸检测的作用更加突显。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以核酸检测为中心扩大预防策略,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应对疫情。
在尚未发生疫情,但输入风险较高的地区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有利于提高疫情监测预警灵敏性,织密疫情监测网,更早发现潜在风险,更好落实“四早”要求;同时,有利于为“应检尽检”“愿检尽检”人群提供更为便利快捷的核酸检测服务。因此,各地可结合本地疫情防控需要,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
3、建立“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意义是什么?布设这么多检测点是否成本过高?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按照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其他人群“愿检尽检”的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尤其是在省会城市和人口千万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目的是方便人们就近就便进行核酸采样,以便“早发现”,提高疫情监测预警的灵敏性。
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和地区已经陆续探索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比如深圳、杭州、大连、合肥以及江西省、湖北省多个城市。这些城市根据本地实际,合理布局核酸采样点,组织市民最短48小时、最长7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总的来看运行稳定,取得了较好成效。尤其是一些地方通过多地联合采购核酸检测试剂等耗材,进一步压低检测成本,降低检测价格,促进了常态化检测工作的有序开展。另据了解,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进一步指导各地降低核酸检测的成本和价格。
4、常态化核酸检测是否是强制性的?
常态化核酸检测是根据当地疫情防控需求决定的,并非要求所有城市均建立15分钟核酸“采样圈”,主要是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省会城市和人口千万级城市;也并非要求所有人群均48小时检测一次,具体检测频次由当地根据疫情发生发展情况和防控需要,因时因势确定。
5、在组织大规模核酸检测时,如何避免人群聚集带来的传播风险?
为指导各地组织做好大规模核酸检测,避免人群聚集,我们已经先后印发了三版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需要注意的方面主要有四点:
一是做好工作预案和组织管理。明确组织架构,理顺全链条工作流程。对辖区内各个街道、社区、小区的实际人口情况做到本底清晰,准确掌握核酸采样和检测能力现状。一旦启动,要加强多部门协调统筹,建立扁平化工作机制,必要时集中办公,做好采、送、检、报等全流程的组织衔接。
二是优化采样点设置布局。综合人口数量、地理交通、核酸检测机构分布等情况,参考2000-3000人设置一个采样点、600-800人设置一个采样台的标准,来确定采样点的设置。原则上以小区为单位设置采样点,现在这个季节优先考虑室外采样点;也可以选择体育馆、展览馆、学校操场等通风良好的场地。
三是加强采样现场的组织管理。设立清晰的指引标识,规划好进出路线,保证人员单向流动,并明确采样流程和注意事项。通过提前分时段预约、通知及采样等,减少人员在短时间内聚集,缩短排队时间。现场要配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加强秩序维护,指导群众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安全距离,避免交叉感染。对于老年人、孕妇、残障等群体应设置绿色通道独立采样,增强人性化关怀。
四是社会公众予以积极配合。参加核酸检测的公众,要落实好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等措施,自觉服从工作人员的组织管理。在采样过程中,手不要触碰采样台等任何物体,采样结束后尽快离开,减少现场逗留和交谈。
6、如何确保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确保核酸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严格检测资质准入。加强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对每一家开展核酸检测的实验室进行准入监管,强化技术人员资格考核,不断健全准入登记,确保进入的机构、人员符合资质要求。目前,全国具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资质的实验室约1.3万家,取得核酸检测资格的技术人员15.3万人。
二是严格检测质量控制。在常态化开展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工作的同时,我们组织国家临检中心每月对实验室进行室间质量评价。目前已累计对超过3.8万家次实验室进行了评价,合格率为99.4%。同时,在大规模核酸筛查中,对每一家承担检测任务的实验室派驻质量监督员,全程监督指导其检测工作,确保检测质量。
三是不断优化技术规范。先后制定两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术操作规程,对技术人员、标本单采、标本混采、标本管理、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等全流程作出具体规定。创新开展了5合1、10合1、20合1混采检测技术,先后更新了三版人群核酸筛查组织实施指南。
四是重点加强第三方检测机构监管。制定并落实《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大规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定期公布验收合格的机构名单;对出现假阴性、假阳性,甚至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实验室,加大监管力度,依法依规处理,决不姑息。
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继续加大核酸检测质量监管力度,综合运用好“飞行检查”、定期抽检、公布合格实验室名单等多种方式,持续提高核酸检测质量,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撑。
为何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这钱谁来出?监管该如何加强?
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是因为变异的病毒传播广而快,需要尽早筛查出来,这个钱是由政府财政支出。应该通过加强对核酸检测的机构和负责公司监管,来加强对常态化核酸检测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