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治丧委员会(治丧委员会范文 免费)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成立治丧委员会?
那得看是什么人
当官的就麻烦点,一般的群众就比较简单
如果是群众一般来说组织结构如下:
主任:某领导(挂名的) 死者至亲(儿女或爱人)
副主任:办公室主任一类的(干活的)
委员:办公室的、门卫的、死者的顶头上司、闲得没事干的……
要干的事情如下:
1、发卜告,毛笔字写一大张纸(现在先进了可以喷绘出来),贴在单位和家属区门口
2、帮着人家家里看看有没有要帮忙的,比如人家搭个灵棚,给人家衔接衔接地点什么的,人家要放个花圈,帮忙看看哪里有地点搁之类的
3、协调一下单位如果有抚恤金或者有什么补助,帮忙给协调领一下
4、帮忙通知同事,组织同事前去调研
……
没什么实际的事情,帮帮忙而已,再说了大主意有人家爱人孩子拿,你就是一跑腿儿的,不过是替你们领导表表姿态
要是当官的,有办公厅、人事厅的人操心,这事儿他们办得多了,熟手
什么级别可以成立治丧委员会
领导级别的葬礼可以设置治丧委员会,治丧委员会一般是由逝世者所有单位领导组成,专门处理后事事宜的一个机构。治丧委员会的人员排列方法一般有部分人按照职务高低排列,其它人按照姓氏笔画进行排列。
1986年刘伯承逝世,邓小平看到治丧委员会名单后,为何勃然大怒?
刘邓大军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支重要的军队而两个人的深情友谊,更是被誉为一段佳话。其实他们两个人的友谊就是在战场上截下来的。,而战场上大家的情分,那是非常的真挚,不会出现人走茶凉一事。这份情分一直追随到死,更让他显得十分难得。
1986年刘伯承将军去世的时候,邓小平发了一对很大的脾气,原因就是治丧委员会少安排一个人,这让他十分恼怒。这个人叫肖永银。为何有那么重要,必须让他参加不可呢?
可能很多人对于肖永银,感觉十分的陌生,其实这个人是一个幕后英雄。而他和刘伯承关系也是非常的好,曾经是刘伯承的手下,也是他看重一个教官。刘伯承能被誉为军神,被他相中的人能是一般人吗?而肖永银的军事能力也是非常的强。当年跟着刘伯承邓小平打仗的时候,可是手底下一员得力干将。
刘伯承将军去世的是生病,快要临终的时候也是念念不忘,这个老战友嘴里有时候会含着肖永银。经常提到一句“狭路相逢勇者胜”,讲的就是肖永银,两人都有着过命交情。事实上刘伯承晚年身体并不太好,每次肖永银来北京办事,都要看老领导。哪怕两人不能讲话,但是看到对方脸,那就心满意足。
只不过看到老领导那个痛苦难受样子,真是心如刀绞。但是他有事要忙,只能含恨给对方行一个军礼,离开这里。 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双方心中都明白,见一次面就少一次。
这次刘伯承去世后,肖永银在外地并不知道,因此就没有安排他。直到邓小平发脾气后,刘伯承的妻子汪荣华给他打电话,久久没有回过神来。马上乘坐飞机到北京,等到亲眼看到刘伯承将军遗体时,才确认他真的去世。扑在灵床面前,嚎啕大哭起来,真是真情流露。
肖永银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个陌生的名字。但是对于刘伯承和邓小平来说,那是十分的熟悉。刘邓大军中,他就是手底下打头阵那个,解放战争中,还救过邓小平。这次邓小平发这么大火,就是很了解他们友情,如果不来参加,足以抱憾终身。
过去都说红二代,官二代,肖永银革命事业继承父亲。1917年出生在湖北黄安,很小就失去母亲,跟着父亲肖治学参加革命。然而父亲在那场肃反活动中被误杀,成为孤儿。从小在部队长大,13岁时就加入儿童团,担任队长职务,15岁时入了党。
在部队当中他表现很勇猛,16岁的肖永银成为了第四方面军某团司号员,赶上刘湘对红军展开围攻,就在关键时刻,肖永银顶身而出。说只要给两个连的兵力,就能击退敌人,当时大家看着没有办法,选择相信他。他领着大家对敌人来一个反冲锋,打的措手不及,顺利打退敌人。
那场仗是肖永银的成名战,也差点丢掉性命,整个人昏迷好几天。恢复 健康 他回到战场,继续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等到抗日战争阶段,肖永银进入八路军一二九师,开始磨炼好他的军事能力。这时认识刘伯承,一直在其麾下做事,后者对他很欣赏,结下深厚友情。
解放战争之后,肖永银表现依然很高光,参与刘邓大军好多重要战役。挺近大别山那天,他领导十八旅,为中路大军杀开一条血路。那场仗事后刘伯承回忆,真的十分后怕,险些没有把命折在那里。幸亏大家一起努力,才突破敌人重重封锁。
算是刘伯承手下得力干将,肖永银跟着他走南闯北,立下无数军功。1949年肖永银成为我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颇受军队高层的重视。他和刘伯承关系某些程度上,类似于师徒,坦诚现代战争学术从刘帅手里学。
等到抗美援朝战争之后,肖永银想要去朝鲜,但是上级一开始并没有安排。让他有些忍不住,写了请战报告,还去找刘伯承帮助。
很快就带着12军去了朝鲜,参加一系列重要战役,立下很大功劳。12军在朝鲜战争上表现,打的真的硬气,只不过肖永银没有宣扬罢了!1954年从朝鲜回国后,来到南京第二天就去拜访刘伯承,汇报相关战果。刘帅看到爱将成就,同样很高兴,鼓励他好好带兵。
建国之后之后,肖永银一直在南京军区任职,工作十分忙碌。和平年代里,他索性把大把时间研究军事理论,为部队建设呕心沥血。晚年刘伯承元帅身体一直不大好,神志并不是很清楚。但是骨子里,对于战争岁月很难忘记,嘴里有时候会无意识说打仗时话。陪着他一起打仗的肖永银,被多次提到。
以他的功劳,还有和刘伯承元帅的交情,完全有资格出现在治葬委员会。相信刘帅同样希望对方过来,这点邓小平心知肚明。有了他这番话,接下来事就顺利多了,来到灵堂给老首长三鞠躬,含泪说出我来晚了!
漫漫革命岁月生涯中,刘伯承为元帅,肖永银为将军。他在后方指挥,他在前方冲锋,这份默契哪里是别人所能懂的。而肖永银就是一把“钢刀”,每次打仗时,总是能把刘伯承的战术思想,发挥到极致。而每当刘伯承行军受挫时,总是会想到肖永银,葬礼怎么可能少得了他呢?
革命年代那些前辈们,都是出生入死,冒着重重风险保家卫国。像刘伯承、肖永银这样的好搭档,在那个年代还是有很多,彼此深厚友情,恐怕不是常人所能理解。人生得一知己有多难,而在战场上,能够有这么好的兄弟,何尝不是一件人生幸福事。而我们现在能够享受和平环境,都是他们为后人挣下来的,更要珍惜现在幸福生活。
治丧委员会一般由何人组成?
已故人的单位主要领导、党组、工会的相关人员。
如果亡者就是主要领导,则由现任的最主要的领导担任治丧委员会负责人
什么是治丧委员会?
1、治丧委员会是治理已故人丧后有关事宜的组织机构。高层领导的,称治丧委员会,一般的可以用治丧小组、治丧办公室。组成人员:已故人的单位主要领导、党组、工会的相关人员。
2、工作内容是发讣告,一般发已故人生前亲友、工作过的单位等;毛笔字写一大张纸(现在先进了可以喷绘出来),贴在单位和家属区门口;比如人家搭个灵棚,给人家衔接衔接地点什么的,人家要放个花圈,帮忙看看哪里有地点搁之类的。
3、还有一些工作内容是协调各项工作,比如追悼会等;组织同事前去悼念等;协调一下单位如果有抚恤金或者有什么补助,帮忙给协调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