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i(致全党全军各族人民书)

本文目录一览:

毛主席什么时候死的?

毛主席是于1976年9月9日0点10分在北京逝世的,享年83岁。

1976年9月9日下午4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准时向全国、也是向全世界广播了《告各族人民书》,沉痛地宣告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逝世的消息!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扩展资料

毛泽东,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1945年4~6月主持召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大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战略。毛泽东思想在这次大会上被确定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1966年5月,由于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极端的估计,他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这个运动因受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操纵而变得特别狂暴,大大超出了他的预计和他的控制,以至延续十年之久,使中国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他领导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不让江青、张春桥等夺取最高领导权的野心得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泽东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毛主席逝世消息播发前后

毛主席哪年去世的?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毛泽东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中央军委为此联合发出《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报告了这一噩耗,并高度评价毛泽东是“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敬爱的伟大领袖,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伟大导师”。

同日,新华社播发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告人民书》说:“中国人民的一切胜利,都是毛主席领导下取得的,都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将永远照耀着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

《告人民书》还说:“毛泽东主席的逝世,对我党我军和我国各族人民,对国际无产阶级和各国革命人民,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扩展资料:

历史贡献

一、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了长期的革命斗争,终于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创建了新中国。

二、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三、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开始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艰辛而曲折的探索。

四、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对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作了不懈的探索。

五、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了不懈的努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

新中国为谁举行过国葬

受礼人员: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宋庆龄(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发布公告明文宣布国葬)、邓小平、霍英东、庄世平、五八事件中遇难的三名记者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汶川地震遇难同胞、玉树地震遇难同胞、舟曲泥石流遇难同胞。

扩展资料:

实际举行的葬礼中,规格最高者为毛泽东和邓小平(其中毛泽东因其遗体没有安葬,严格地说只是悼念仪式而不是葬礼)。这两次的讣告都以《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的名义发布,同时报纸刊登巨幅遗像,官方媒体对其逝世和悼念的报道持续一个月左右,其各主要仪式均有现任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最高领导人出席。国葬是以国家名义为有特殊功勋的人举行的葬礼。

为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国葬制度,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尽早制定《国葬法》,在总结建国60年有关国葬仪礼活动的实践基础上,全面规范国葬制度,通过依法进行国葬来深刻缅怀和深切吊唁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杰出人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葬

中国有哪些关于国葬的规定,求细节。十分感谢

国葬:以国家名义为有特殊功勋的人举行的葬礼。国葬是一种葬礼的规格,代表了国家对逝者高度的崇敬。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今无公开的国葬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政协主席等人逝世后可下半旗志哀。

一些政府参与操办的高规格葬礼有类似国葬的成分,并从下列方面可分成等级:

1,官方讣告用词、媒体报道的显著程度和持续时间;

2,遗体告别、灵车移送、追悼会仪式的参与规模、到场的政府官员人数和级别;

3,护送去火葬场的礼兵人数、下半旗天数等。

4,实际举行的葬礼中,规格最高者为毛泽东和邓小平(其中毛泽东因其遗体没有最终处理,严格地说只是悼念仪式而不是葬礼)。

这两次的讣告都以《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的名义发布,同时报纸刊登巨幅遗像,官方媒体对其逝世和悼念的报道持续一个月左右,其各主要仪式均有现任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最高领导人出席。

(一)降半旗致哀。一般对国家有卓越贡献的重要人物、党和国家领导人、宗教精神领袖等规格高至国葬的人员去世后,各国多有降半旗致哀的惯例,如我国重要领导人或友好国家首脑去世后,就有在天安门、新华门、外交部和各驻外使馆以及其他悬挂国旗的重要场所降半旗以示哀悼的做法。

(二)鸣炮致哀。当举行国葬时,许多国家都有鸣炮向死者致哀的规定,但各个时期以及对不同的领导人,所鸣炮的响数会有所不同。如我国1929年6月1日在南京安葬孙中山先生时,鸣礼炮就多达101响。

(三)鸣笛致哀。国家的首脑去世后,在举行国葬时,火车、轮船、战舰、汽车、工厂等可以产生轰鸣的笛器鸣响三分钟以示致哀的做法,我国1976年为毛主席逝世就曾鸣笛致哀。

(四)停止娱乐宴致哀。平常家中死了人,亲朋一定非常悲痛,停止玩乐宴席亦在情理之中。

(五)停止工作致哀。为了表示对死者的怀念,有些国家规定在举行国葬时,局部或全国停止若干时间的工作,在此时间内向死者默哀悼念。在我国安葬孙中山时就有过全国停止工作三分钟的规定。

(六)规定哀悼日致哀。为了表示对死者的尊重和怀念之情,有的国家规定从某日至某日为全国哀悼日,时间长短不等。

(七)用蓝色印章致哀。有的国家在举行国葬时,认为官署公文用红色印油是对死者的不尊敬,故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所有官署文件必须用蓝色印章。孙中山先生逝世时,我国就有过官署文件用蓝色印章1个月的规定。

(八)迎灵送灵致哀。有的国家在举行国葬时,专门组织各界代表进行迎灵和送灵,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我国解放后,虽没有明确规定,但人们出于对死者的怀念和敬仰,多次出现过自发地迎灵送灵场面,如周恩来去世时就曾出现过大批群众迎灵送灵的景象。

(九)唁电、唁函致哀。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当不能亲往时,无论是国与国、单位与单位、亲朋友好之间,都可以采取拍发、寄发唁函的方法,向死者表示哀悼,向家属表示慰问。

(十)献送花圈致哀。为了对死者表示哀悼,无论是本埠或外埠,本国或外国,都可以采取请人代购代送或者自购自做自送花圈的方法。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今(2018)无公开的国葬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政协主席等人逝世后可下半旗致哀。

一些政府参与操办的高规格葬礼有类似国葬的成分,并从下列方面可分成等级:

官方讣告用词、媒体报道的显著程度和持续时间;

遗体告别、灵车移送、追悼会仪式的参与规模、到场的政府官员人数和级别;

护送去火葬场的礼兵人数、下半旗天数等。

实际举行的葬礼中,规格最高者为毛泽东和邓小平(其中毛泽东因其遗体没有安葬,严格地说只是悼念仪式而不是葬礼)。

这两次的讣告都以《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的名义发布,同时报纸刊登巨幅遗像,官方媒体对其逝世和悼念的报道持续一个月左右,其各主要仪式均有现任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最高领导人出席。

1916年12月18日,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国葬法》。

波兰为总统卡钦斯基夫妇举行国葬

蔡锷:1917年4月12日国葬于长沙岳麓山

黄兴:1917年4月15日国葬于长沙岳麓山

孙中山:1925年3月14日国会非常会议决议国葬。1929年6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举行“奉安大典”,国葬于南京中山陵

1930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发第二部《国葬法》。

谭延闿:1930年9月国葬于南京灵谷寺

卢师谛:1930年12月去世,国葬于南京紫金山

黎元洪:1935年11月24日国葬于武昌卓刀泉南土宫山

唐继尧:1936年改公葬为国葬,补行国葬仪式

段祺瑞:1936年11月2日国葬于北京香山

胡汉民:1936年6月17日国葬于广州市郊

邵元冲:1937年3月9日国葬

朱培德:1937年3月13日国葬

熊希龄:1937年12月25日国葬

刘湘:1938年2月14日国葬于成都市郊

谢持:1939年5月6日国葬于成都市郊

林森:1943年8月国葬于重庆市

戴安澜:1943年缅甸北部茅邦村殉国,同年于广州举行国葬,1948年卜葬于芜湖小赭山。

蔡元培:1947年5月10日国葬于香港

张自忠:1940年5月28日国葬于重庆林园

佟麟阁:1946年7月28日国葬北京蓝涧沟

1948年5月19日,国务会议通过六先烈国葬案,为柏文蔚、陈其美、张继、郝梦龄、李家钰、覃振6人举行国葬

戴季陶:1949年4月国葬于成都

1918年-1925年间广州政权所举行的国葬

程璧光:1918年3月2日国葬

李仲麟:1920年国葬,1928年迁墓穴至岳麓山

林修梅:1921年国葬,1928年迁墓穴至岳麓山

伍廷芳:1924年12月3日国葬

廖仲恺:1925年8月国葬于广州沙河顶驷马岗,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再次以国葬仪式附葬于中山陵旁

实际上自1948年《国葬法》修法之后,中华民国政府从未援引《国葬法》规定举行国葬,因此严格来说列名于本小节者仅能说是拥有相当于“国葬”规格的葬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葬(国家举行葬礼中的最高仪式)

1976年死的三位伟人分别多大年龄

毛主席享年83岁,周总理享年78岁,朱总司令享年90岁。

扩展资料:

一、毛泽东主席

毛泽东引导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开始了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开始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艰辛而曲折的探索。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了不懈的努力。

二、周恩来总理

周恩来同志50多年的革命生涯,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三、朱德

朱德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波澜壮阔的一生。朱德同志参加革命70年,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几个历史时期,经历过许多磨难和险境,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

毛泽东同志称赞朱德同志是“人民的光荣”。这是党对朱德同志的最高评价,这是人民对朱德同志的最高评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毛泽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周恩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德

发布于 2022-12-04 21:12:13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307
目录

    0 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哦~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