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疣掌突蟾(刘氏掌突蟾)

本文目录一览:

蟾蜍有何特征?

蟾蜍,又名癞蛤蟆,为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身体较大,可以达到64~107毫米,皮肤粗糙,密布大小不等的瘰疬,耳后的腺体长大而突出,雄性无声囊。前肢长而粗壮,指略扁,有缘膜,有掌突五个,圆形,棕色。后肢粗短,趾基部连成半蹼,仅头部平滑,上眼睑及头部有小疣粒,体色随季节和性别不同而有差异,雄性背面黑绿色,有的体侧有浅色的花纹。雌性的背面色浅,体侧有黑色与浅色相间的花纹。有的具黑色纹,从眼后起至胯部,腹面乳黄色与棕色或黑色形成花斑,雄性较雌性的个体略小。

蟾蜍在我国的各大省份均有分布,喜生于水塘、水库、河流、沼泽等缓水区,在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前苏联等地区。

蟾蜍一般在水中产卵,卵连接裹在透明的带状胶体中,卵带缠绕于水草上,每次可以产5000枚左右,孵化期5~9天,蟾蜍以植物或动物的尸体为食,成长的个体以农业、林业害虫为食。4月份交配产卵,8月份就可以成长为成熟的个体,有冬眠的现象。

俗语中所说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指的就是蟾蜍,这是一种农林常见的益虫,但是,它那一身特别的外衣让人感到十分的不舒服,如同是皮肤病人的脓包,样子极为丑陋。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一些食肉动物见到它的这副尊容就不愿意捕食它了,而且,它的这种体色如果呆在乱石堆中或烂泥中,一般是很难发现的。除此之外,蟾蜍还有更为厉害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它生于耳后的腺体能够分泌出一种有毒的液体——蟾酥,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同时具有毒性和麻醉作用。当它遇到敌害时,就收缩肌肉将腺体中的毒液射向敌人,最远可以达到1米,一般的动物很难承受毒液的毒性,只得敬而远之,蟾蜍也就达到了保护自己的目的。

养鱼专家在线咨询请问这是什么鱼?

如图    洞穴巨型蝌蚪    ,  可能是     红点齿蟾的幼体    学名

角蟾科     Megophryidae      齿蟾属     Oreolalax    无尾目两栖动物

下图为     红点齿蟾     Oreolalax rhodostigmatus     

头大而扁宽,吻端钝圆,吻棱显著,瞳孔纵置,鼓膜明显的大而圆,颞褶细,自眼后角起沿鼓膜上缘到达肩部,成钝角状。无犁角状。无犁骨齿,舌大,后端的较深缺刻。皮肤粗糙,体背密布小疣粒,四肢背面小疣粒呈纵行排列,体侧和股内侧有数个圆疣,腹部及掌腹面光滑。四肢细长,前肢第一指短于第三、四指,即长于第二指,指四。关节下瘤不明显,掌突高而长呈椭圆形,内外掌突呈“V”形排列。后肢纤长,胫跗关节前达眼前部或眼中部,左右跟仅相连,胫长不到体长之半,趾五。指、趾端圆,趾侧缘膜较窄,趾间具有微蹼,内跖突为小椭圆形,无外跖突。胫跗关节前达眼前部或眼中部,体侧及股后有多个桔红圆疣。蝌蚪背面体尾交界处无“U”形斑。

成蟾多栖息于有泉水或阴河的山洞内,常见于距洞口50~100m处全黑暗的流溪岸边岩石上,行动十分缓慢。蝌蚪生活于溶洞内,在距洞口1~3km全黑暗的泉水凼内也可见到无色透明的蝌蚪,该蝌蚪见电筒光后缓慢游向深潭岩缝中。

哪些动物会假死装死?

1,蟼掌突蟾

巴西南部的蟼掌突蟾最近被观察到闭上眼睛、四肢一摊,翻白肚装死。根据巴西马林加州立大学的生物学家维尼修斯巴堤斯塔带领的团队说,这种青蛙维持它们夸张的死态约二分钟。这项观察也发表在《两栖爬虫期刊》秋季号。

2,东方铃蟾

东方铃蟾假死的时候,会翻过身子、展现身体内侧的斑纹——暗示它的皮肤有毒。

来自亚洲和欧洲的东方铃蟾,装死也很厉害。装死的时候,铃蟾(科学上被归为蛙类)会弓背并四肢扭曲,脚底呈现黄色或橙色的示警记号。它们也可能翻转过来,身体内侧呈现类似的记号。(东方铃蟾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3,美国负鼠

利用气味装死。负鼠装死时,也会突袭潜在捕食者的嗅觉器官。死去的动物可能含有危险的细菌和其他有害的有机体,许多捕食者出于本能,会避免吃它们。

4,盗蛛

在无脊椎动物中,例如蚂蚁、甲虫和其他昆虫,假死是相当常见的生存策略。但是有一种蜘蛛是为了交配而假死。

求偶期间,雄盗蛛会献给雌盗蛛一只用蛛丝裹住的昆虫。如果体型较大的雌盗蛛企图偷走食物却不交配,雄盗蛛就会装死,连同它的礼物一起被雌盗蛛拖走。

发布于 2022-12-04 17:12:08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174
目录

    0 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哦~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