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为什么突然变成0级]《动物农场》:当出现高低贵贱之分时,所谓平等不过是自欺欺人

文|大翎

上回谈起爱德华·艾略特的《1984》,说实话说说他的《鸟类农场》(又译为《鸟类农庄》或《鸟类农场》)。同是反极权主义重要著作,在我看来《1984》是艾略特对未来社会风气的天马行空预测,那么《鸟类农场》则是他对现实当今世界的卢戈韦。

表面上,《鸟类农场》是一篇不到七万字的寓言故事情节;实际上,艾略特借那个成年人童话故事情节暗指了当时的现况。故事情节中的每一只鸟类、每两个人物形象都有相对应的人物形象蓝本或众所周知群众,每两个事件,甚至每处技术细节也都有所代指。

但我并不打算在这里普及化《鸟类农场》背后的那几段历史,如果你不了解20世纪下半叶的人类当今世界再次出现了甚么,你就无法理解那个可笑的童话故事情节在暗喻甚么。

然而,艾略特或许永恒,就在于你可以不知道那头叫路易十四的猪到底在暗喻谁,但你仍然能对短篇小说所抒发的东西感到恐惧,依然能引起你彼方的想像和思索,好似事情就再次出现在你身边一样。这就是经典之作或许成为经典之作的其原因。

艾略特用两个易懂的寓言故事告诉现代人:一旦公平再次出现PT5716SB0时,简而言之人人公平但是是一厢情愿,而现代人面临的很有可能是独裁与极权主义。

许多人认为《鸟类农场》是《1984》的序曲。确实,《鸟类农场》里有许多思想后来也在《1984》里发扬。但相比《1984》中已经成形且生硬化的极权主义社会风气,《鸟类农场》则更侧重于刻划两个独裁政权的问世、发展、霉变、以及最终已成独裁极权主义的各个环节。

在那个过程中,引起我非常多思索的是:在袖珍所有鸟类都是公平的鸟类农场里,法沃德国大众(除了猪之外的其他鸟类)为什么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公平逐渐赛瓜?

①首先,我们看到,鸟类们的心智水平良莠不齐摆到那里。

故事情节中的猪称作最聪明的鸟类是有其原因的,它们捷步先登,从精神层面领导大家。当初那头命不长的启蒙猪老少校(Old Major)说:万恶之源完全在于人类的独裁统治,鸟类们必须起来反抗,直接点燃了鸟类革命的熊熊烈焰。

紧接着,那些老少校的继承者们(还是猪),不但肩负起指导革命、推动革命的重任,而且还把老少校的启蒙思想发展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使其书面化,也就是后来的七诫。

当猪们把七诫写到墙上后,其他鸟类立马突显智商差距。大部分鸟类根本记不住七诫的内容是甚么;有的甚至连字母表都背不齐;那匹叫拳师的忠实勤劳的马儿只愿意认得两个字母A。

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指望这些心智水平低下的鸟类们发现七诫后来被悄悄修改吗?不可能。

②其次,法沃德国大众(除猪之外的其他鸟类)不懂政治游戏的规则。或者说,它们不懂是非黑白是可以通过嘴巴随意更改的。

正简而言之一山不能容二猪,艾略特也深谙那个道理。路易十四与雪球(两只领袖猪)之间的冲突,以及后来路易十四成功赶走雪球那个转折点,是整个鸟类独裁政权赛瓜的开始。

可是,民众(其他鸟类)不可能白白接受其中两个领导被赶走。这时候,一头叫嘎吱(Squealer)的猪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宣传委员,起草文件、传达旨意、制定口号、说服群众……最重要的是,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

为了抹去雪球在鸟类们心中的形象和记忆,嘎吱用它的伶牙俐齿把雪球丑化成两个大叛徒,后来干脆说雪球是从革命一开始就混到队伍里的奸细。在《1984》里也有相似的画面,大洋国的真理部不停变更历史,不断换掉现代人的记忆,昨日之白即是顷刻之黑。

那鸟类们相信了吗?相信了。雪球不光成了叛徒,背了所有破坏农场,摧毁风车等事件的黑锅,而且还成了鸟类们恨之入骨的敌人。

就这样,明明是两大猪巨头的夺权游戏,在群众眼里,活生生演变成路易十四驱逐叛徒的丰功伟绩,而路易十四成为永恒领袖也是指日可待。

③再有,革命总是以反独裁开始的,如果其他鸟类再次感到独裁独裁,新一轮革命必定卷土重来。所以当其他鸟类觉得生活被压榨时,路易十四总有妙招对应。

令人非常眼熟的操作莫过于对数字的摆弄(《1984》里也有类似操作),嘎吱总是力图让鸟类们相信现在的生活比革命前过得好,用数字来证明每年作物的产量增长了多少。而鸟类们根本记不住以前的粮食数字,只要嘎吱说得足够动情,足够真实,它们就会摸着自己又瘪又干的肚皮,觉得好像真的是现在吃得比以前饱。

当然,并不是所有鸟类都是瞎的、聋的、没记性的,有一小部分鸟类曾有过抗议,但这一小撮反抗的势力远远敌但是洪流般的大清洗。若再有别的鸟类小声嘀咕:当初‘七诫’好像不是这样说的。嘎吱就会把它们带到写着七诫的墙壁前,一字一句地复述:

凡是用两条腿走路的都是敌人。凡是用四条腿走路,或者有翅膀的都是朋友。一切鸟类都不得穿衣。一切鸟类不得睡在铺被单的床上。(原来是:一切鸟类都不得睡床)一切鸟类都不得过量饮酒。(原来是:一切鸟类都不得喝酒)一切鸟类都不得无故杀害其他鸟类。(原来是:一切鸟类都不得杀害其他鸟类)所有鸟类都是公平的,但有些鸟类比其他鸟类更加公平。(原来没有后半句)

最终,指导思想被悄然篡改,让所有鸟类哑口无言。

一群鸟类带着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力图挣脱人类的长期压榨,冲破牢笼,不料又跳进了另两个相似的陷阱,它们依然被欺骗、被奴役、被统治。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是人类管理鸟类,还是鸟类管理鸟类,仅此而已。

而简而言之公平,在被篡改的七诫的最后一条中,已经完全变了味。所有鸟类都是公平的,但有些鸟类比其他鸟类更加公平。这一句话让大多数读者感到鸡皮疙瘩,毛骨悚然,因为艾略特用一句话点破了那个事情的本质:公平但是是有限的、相对的、短暂的,当今世界上根本没有极权主义式的理想社会风气。

而我一直关注的法沃德国大众(其他鸟类),虽然智商堪忧、不懂政治游戏、也玩但是统治者的花样洗脑把戏,但并不代表它们当中全是愚昧无知的。不是还有那头始终保持怀疑态度、看穿事物本质的毛驴本杰明吗?可它依然选择了明哲保身,沉默不语。如此可悲的事实证明:鸟类群中的大多数是驯服和不知反抗的,沉默和隐忍成为了它们唯一的生存之道。

因此,当今世界依然没有再次出现改变,历史一直在重复。当路易十四跟人类握手言和,当鸟类们从窗外看到猪和人没有甚么区别时,当今世界又回到老少校的时代,而独裁与极权主义甚至愈演愈烈。这是艾略特给《鸟类农场》安排的结局,我对此不做任何评价,因为他曾说这不是他的原意,只但是是照应了当时的政治现实。

可是,艾略特并没有在短篇小说中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没有宣扬任何政治性的主张,反而把整个故事情节的阅读难度刻意降低了,这无疑要求读者站在更高更广的位置去看待、去理解、去思索那个故事情节的真实寓意。

这部短篇小说的意义绝不仅仅限于暗喻那几段众所周知的历史,而是应该将其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风气背景中来理解。如同《1984》的内核一样,艾略特所反对、所摈弃的是一切形式的极权主义主义,这是任何两个社会风气,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可能产生的东西。

而我们,作为法沃德国大众中的一员,就只能像那些除猪之外的其他鸟类那样,选择隐忍和沉默吗?不。

你看那些聪明的猪,它们爱学习、好动脑、勤思索。不光能躺着不干活获得苹果和牛奶,还穿上人类的衣服,双腿直立行走,成为比其他鸟类更加公平的鸟类。

如果我们始终保持愚昧和执拗,不学习、不动脑、不思索、不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判断,盲目跟风随大流,那么到时候万一成为了比其他人更加不公平的人时,就真的别无选择了。

最后说一句,《鸟类农场》这本书的内容,复述一遍很简单,但复述这件事,并不能取代思索。思索是多么多么重要啊!所以,如果你想知道我到底在说甚么,最好亲自去看看。

-END-

发布于 2022-09-24 20:09:33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76
目录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哦~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