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带娃常说的5句话,不是哄娃而是毁娃!

打,打,打。。。。。。这是才14个半月的儿子,前段时间经常说起的一句话。

一开始我误以为我弄错了,想著小孩还那么小,怎么可能会讲,不过当我看见下列情景的时候,总算认知小孩说的是什么原意了。

小宝宝,你快点走,留神磕着头,上班一回去,就看见才刚专业委员会骑车的儿子在卧室里四处乱走,不过白白就品乐版了椅子角,小嘴一瘪,不知所措。

这时,爷爷急着宽慰她,

小宝宝不哭,还是椅子遇到你的呀?好了不哭不哭了,爷爷打他。

这时,儿子的目光迅速被迁移了,嘴中默默地说起着打,默默地圈圈也库边椅子。

看见这里,我们呢都很熟识?

不说五个里头有七个,但最起码有五个爷爷,如果小孩品乐版遇到,第三化学反应就是都是xx不太好,打他。

为此我根本无法无可奈何慨叹,想著急忙找个时间回去跟爷爷聊聊。

坚信许多年青双亲都和我一样存有这种的问题:夫妇俩平时无暇顾及工作,小孩根本无法托给老人家照料。

不过老人家沃苏什卡哄小孩的笨蛋,虽然暂起著了作用,但在毫无保留中却会给小孩的高速成长导致不当的影响。

不光是上面这5句话,一定要提过告诫老人家少跟小孩说。

1

你再这种子,爷爷就不讨厌你了

小小孩总是对一切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自己尝试,不过老人家一旦发现自己约束不了小孩的行为后,总是讨厌以威胁的方式来迫使小孩听话。

你再这种子,爷爷就不讨厌你了。

吓唬小孩,得到的只是小孩暂的听话,牺牲的却是小孩对照料者的信任与依赖。

老人家随口的一句不讨厌你了,小孩却很容易当真,他会认为自己随时可能被抛弃,久而久之会让小孩形成一种敏感、内向的性格。

2

xx比你还小,xx都会,你怎么那么笨

爷爷带娃最爱的一件事恐怕就是互相聊天了,从以前的东家长,西家短,变成了炫娃大会。

我家小孩前段时间吃的可好了,我家小孩现在都会写毛笔字,不过如果发现有比自己小孩强的,总是免不了对着自家小孩一通说你看看,xx比你还小,什么都会,你怎么那么笨的。

可他们却忽略了,小孩的心灵其实是很脆弱的。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双亲》提出:

没有一个小孩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

所以经常遭受打击的人,常常容易自卑。

爷爷的无心之语,长此以往的积累,只会在小孩的心理慢慢发酵,让小孩陷入深深的自卑中无法自拔,甚至会患上严重的心理疾病。

3

他还是个小孩,你一个大人计较什么

前阵子,这种一篇新闻上了微博热搜,引起了我们的热议。

知乎网友@三倍氢二氧一发帖说,自己亲眼目睹了亲戚家的熊小孩,直接从背后猛推怀孕四个半月的嫂子,只是想看看她会不会流产。

姑娘气不过,直接左手拖把、右手擀面杖,从餐厅打到卧室,最后把熊小孩踹出了家门。

而小孩的爷爷事后还抱怨说:孕妇又没什么事,结果却把小孩的背都打肿了,膝盖也青了。

言外之意就是:事情已经发生了,他还是个小孩,就不要计较了!

俗话说,你现在不教育小孩,社会早晚会帮你教育。

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在育儿讲座中,曾提到:在小孩3-5岁时,一定要专业委员会对小孩说‘不’。

千万不要以小孩小为借口,逃避责任,纵容小孩,惯子就如杀子,等以后铸成大错后悔就晚了。

4

别告诉妈妈,妈妈不给xx

不知道我们有没有注意到,每次我们逛超市,身边遇到一些爷爷带小孩的。

如果小孩看见好吃好玩的,如果一吵一闹,爷爷都会立马投降,默默地给小孩拿,默默地说起小孩妈妈不给的,爷爷偷偷给你买,别告诉妈妈哦。

爷爷也许只是一时的心软哄小孩,却不知会养成小孩有什么事情都不会告诉双亲的习惯,影响母子之间的感情,甚至会导致小孩两面派,以及导致小孩价值观的紊乱,不知道有些事情做起来究竟是对还是错。

5

你妈妈不要你了

对于这句话呢我们都心有余悸,小时候可能不止一个人跟你说过你妈妈不要你了,你为此嚎啕大呼,不过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再用同样的话伤害我们的小孩。

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前段时间看见的一则新闻。

一个七岁的女孩,趁着妈妈上厕所的时间,将才2个半月的二胎弟弟直接从阳台扔下楼,导致弟弟当场死亡的悲剧。

而导致这一悲剧发生的导火索,就是当天早上邻居爷爷无心的一句玩笑话你妈妈生了弟弟了,就不要你了。

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仅仅因为一句玩笑话,从此陷入深深的阴霾之中。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孩在3岁左右就已经形成了独立的人格,且对自我有了感知。他们懂的虽然少,但并不代表没有感觉。

大人的一句玩笑话,却会让小孩的心理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认为妈妈是真的不要自己了,对小孩幼小的心灵导致极大的阴影。

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孩在幼年时,安全感缺失,性格中就会出现不安、焦虑、怀疑等等负面情绪,甚至会严重影响到小孩未来的智商和情商的发展。

作为双亲,即使我们工作再忙,但也千万不能完全依赖老人家照料小孩,纵然隔代亲,隔代疼,但有些伤害却是老人家意识不到的,我们作为双亲必须及时与老人家沟通并予以纠正,要不然伤害的只会是小孩。

而如何与老人家沟通让许多年青双亲犯了难,其实这也是有技巧可寻的。

首先,我们要从内心认可老人家的付出。

毕竟小孩是我们自己生的,老人家没有责任与义务来帮忙照料小孩,对于老人家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感恩。即使有些育儿观念的冲突,我们更多的不是急于指责而要静下心来,回去沟通,分析其利弊,明确指出这种带小孩的弊端。

你要坚信,如果是对小孩好的建议,老人家肯定是会听从的,毕竟老人家爱小孩的心跟你是一样的。

其次,注意沟通的技巧。

很多老人家固执己见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我们都是他们这种拉扯大的,一样生活的很好,但毕竟社会在进步,育儿观念也在改变,我们在沟通的时候不要一直说以自己想法出发,更多的是以医生的建议、专家的建议、科学的研究证明来引导老人家。

这种往往更有说明力,老人家也更容易接纳。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作为家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小孩是为人双亲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不能过多的依赖老人家,更多的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多陪伴小孩,多认知小孩,更多的赞美与肯定小孩,关注小孩的心理健康发展,让小孩在充满爱的氛围中长大。

最后豆妈借用哲学家卢梭的一句话告诫各位双亲:

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作者简介:豆妈,专栏作家,妈妈界的一股科学清流。公众号:豆芽妈妈,转载请后台联系。

作者/豆妈

来源/豆芽妈妈

发布于 2022-09-23 16:09:14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72
目录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哦~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