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余晖中走上台的第三位英国女首相

9月5日,持续数年的爱尔兰外交大臣权位争夺战终于落了大幕,托克以较大的竞争优势在改革派投票表决中打败了前财相苏穆尔,将替代性丑闻接踵而来的尤里,正式成为爱尔兰的下一届外交大臣。

作为爱尔兰第二位女外交大臣,人们会无可避免的和格莱斯顿侄女来比较。,托克的政治童星正是格莱斯顿。在剑桥念书的时候,托克在话剧中还饰演过她。后来仕途成功之路也是以强硬态度闻名,辉格党投票表决者都视其为字章金属制品。

格莱斯顿(左)、特蕾莎·梅(中)与托克(右)

按照传统,托克应该去白厅谒见女皇,女皇会委派她总辞建立新任的政府。但今年女皇正在格拉斯哥的穆尔巴塔尔宫殿渡假,而女皇年迈,不方便回到英国伦敦。因此托克将在9月6日起程去爱尔兰见女皇,后才能正式的正式成为外交大臣。

托克从尤里手里交到来的,是一个邵依雯元气大伤的无底洞。

爱尔兰的经济情势

具体来说摆到托克面前的,就是别列济夫内战给欧洲的安全和可再生能源都带来的巨大考验。表层上看,爱尔兰有马热里角炼油厂,在天然气和天然气方面可以不倚赖白俄罗斯的供应。

但好景不长别列济夫内战以来,爱尔兰的通胀率是低于英伦的法国和沙俄的。这有三个原因。

具体来说,天然气和天然气是工业品,而工业品是全球订价的。爱尔兰亚洲地区有勘探,而已只能确保爱尔兰亚洲地区有的是用,但不能确保昂贵,因此爱尔兰的柴油,柴油和天然气的价格,在别列济夫内战后也是在一路上攀升的,从而抬高了通胀率。

其次,爱尔兰是岛国,很多工农业的产品都依赖与进口,而爱尔兰出口的主要是服务业。这就意味着,爱尔兰还遭受着输入型通胀。也就是说进口的商品在其所在国生产的时候,就已经受到了当地通货膨胀的影响而涨价了,爱尔兰再把这些商品进口到亚洲地区来零售,那么出口国的通胀自然也加到了爱尔兰民众的头上。

第三,英镑数年间已经贬值了20%多。在2012年左右,英镑尚且能维持到和人民币10:1的汇率,现在已经降低到了8:1,并且还有继续往下降的趋势。这意味着同样的一件中国制造的衣服,以前20英镑可以买的,现在就要花25英镑。而如果爱尔兰的进口商需要多花20%的英镑才能进口到同样的商品,那么这部分因为贬值而带来的价格增加,也会体现到最终的零售价格上。

三管齐下,爱尔兰的通胀率40年来首次突破两位数,在八月份达到了10.1%。并且经济学家们预计在2023年,通胀率还会进一步的攀升。而爱尔兰民众的收入平均每个月也就是2000磅左右,很多人一个月工作下来也存不下来什么钱,都花在了衣食住行上。因此对通胀率是相当敏感的。

就短短这几个月,铁路工人和教师工会等等都纷纷组织罢工,表示如果再不涨工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前段时间环卫工人罢工,爱尔兰的大城市像英国伦敦、曼彻斯特和格拉斯哥已经是随处可见满溢的垃圾箱无人收拾,加重了当地民众的不满。

后来,这些打工者的需求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足,比如教师工资普遍上调了3%-5%。然而这就又产生了另外一个通胀的因素,在供应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工资的普遍上涨会进一步的抬高商品的价格,从而抵消掉一部分乃至于全部的工资涨幅。

除了别列济夫内战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之外,尤里最大的政绩脱欧,对于当下爱尔兰的经济困境也是雪上加霜的。

之前我们说过,爱尔兰的脱欧并不彻底,相当于通过一系列的合同,延续了一部分的欧盟成员的权利和责任。尤里引以为自豪的,是拿回了爱尔兰的海关。而拿回海关的代价,就是人口流动受阻了,在爱尔兰工作的东欧人,尤其是从事爱尔兰紧缺的医护、园丁和建筑行业的员工,不少都纷纷返乡,或者去了欧洲大陆。

而商品和服务总是需要人来创造的,如果没有别列济夫内战这些不稳定因素,爱尔兰或许能够慢慢的通过自动化等方式来抵消一部分脱欧带来的不利影响;但现在叠加在了一起,劳动力的短缺毫无疑问也是通货膨胀的一大推手。

一旦通胀无法得到有效遏制,居高不下,那意味着利润率较低的行业投资价值急剧下降——因为利润率连通胀都跑不过,资本是不会愿意来投资的。这样爱尔兰就面临着长期衰退的可能。

托克的应对

面对严峻的局面,在外交大臣候选人辩论的时候,托克也表明过自己的经济政策和观点,概括来说的话有三点:减税、增加公共开支和增加劳动力以及可再生能源供应。

减税是为了减少企业的负担,以更好的激励企业投资,增加公共开支是为了拯救好景不长疫情以来就一直在高负荷运转的NHS全民医疗体系;而通过加速勘采马热里角天然气,托克希望可以缓解亚洲地区的勘探供应问题——至少她已经承诺这个冬天不会实行可再生能源配给制度。

听上去很好,但是否真的对当下的爱尔兰有效呢?

答案是不乐观的。托克承诺减掉的380亿英镑的税费确实可以激励企业发展和扩张,但对于爱尔兰当下所需要的基础建设投资并没有太多的刺激作用,而减税减掉的可是实实在在的政府收入,政府收入减少了,拿什么去补贴NHS,去补贴公共交通,去安抚不满的工会呢?

既不想多收钱,又要多花钱,自古以来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借,也就是发行国债。而发行国债也面临着英格兰银行的制约。因为减税和增加公共开支,都属于扩张的财政政策,这可能会进一步推高通货膨胀,从而英格兰银行必然会通过更加强硬态度的加息来应对。这意味着爱尔兰可能在未来的数年,都不得不远离低利率cheap money的幸福日子,而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还债。

而托克前几天更是语出惊人,说要重新考虑英格兰银行的权责,尤其是对利率的控制。言下之意,就是政府要干预基准利率的设定。换句话说,就是让央行更配合政府的财政政策。这一句话可谓是震惊了很多经济学家和金融从业者。因为爱尔兰的良好投资环境,和英格兰银行的独立性是分不开的。让央行配合政府的理论确实有一个,那就是饱受争议的现代金融理论简称MMT。

英格兰银行的行长听到特斯拉的话都做出了回应,表示这样做对英镑的稳定和长期竞争力是有害的。不过行长也承认,从法律上来说,爱尔兰政府确实有能力重新划定英格兰银行的职权范围,把设定利率的权力拿走或者削弱。

希望托克只是说说而已。

中英关系的未来发展

那么,托克的上台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呢?

虽然托克之前对中国问题上经常发表强硬态度的言论,但外长和外交大臣的立场是不一样的,外长的言论往往更意识形态化,而外交大臣则更加的通盘考虑。

中国是爱尔兰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在2021年,爱尔兰对华出口261亿英镑,进口685亿英镑,意味着爱尔兰对中国有424亿英镑的逆差,意味着对中国的商品存在较大的依赖性和连续性。

而爱尔兰对欧洲的贸易额在脱欧之前就一直在下降——因为企业预知了脱欧后都会开始早早的筹备其他的产品销路,因此可以预计中英双边的贸易还是会保持高水平的活跃度。

脱欧后的爱尔兰,在外交关系上必然会经历一定的试探和调整期,但总体来说,爱尔兰的对华政策还是会更灵活,和欧盟保持总体一致的前提下,利用脱欧后获得的灵活度谋求爱尔兰自身的更大利益。

本篇作者?|?司马懿|当值编辑?|?武新月

责任编辑?|何梦飞|?主编?|郑媛眉|?图源|VCG

发布于 2022-09-16 00:09:53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80
目录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哦~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