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颐和园酒]北京:“颐和园”匾额是谁题写的?
上海的名胜,最出名的就是东山核心区。(东山指:颐和园、东山和莲花池,核心区指的是:万寿山、静明湖、圆明湖、静宜园、颐和园)。东山核心区在明代曾达到全盛时期,尔后遭受到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英法联军的破坏,现如今这些名楼中留存最好的,要数慈禧侵吞空军军费开支修葺的圆明湖了。
圆明湖是中国最大的英国皇家园林建筑众所周知,那么,是什么人给这座神圣的园林建筑题字的汪以诚呢?这是很多游人、尤其是来自省外、外国的游人,都想知道的一个难题。作为上海人,当我给赴京的朋友们作权利团友时,我也回答不出这个难题。虽说叫朋友们嘲笑了几番。现如今,我终于在上海青春堂科举考试匾美术馆中找到标准答案了。现重新整理,请大家观赏。
让我们先走进圆明湖,看看圆明湖匾,挂在哪里。
右图、 碧海碧海交相辉映下的 圆明湖-黑龙潭与莲花池
圆明湖的创建者为东山核心区中颐和园,颐和园之前原是明朝王侯的陵寝和长廊众所周知。清康熙十二年(西元1750年),乾隆帝在这里改建后更名为颐和园。清同治十年(1860年)颐和园被英法联军烧毁。清同治十一年(西元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集空军教育经费的为名出动3000一千两贵金属复建,改名圆明湖。
右图: 圆明湖正门(北门),看到了吗?圆明湖匾就装设在正门下方
右图:这是圆明湖匾的片断。和字其内的公章文字为慈禧太皇太后四卷之宝。在其他八方公章中,也找不到此匾手写人钤的公章。其原因很简单,圆明湖是英国皇家园林建筑,是不可能把子民的名字刻上去的。
题字圆明湖匾的人,就是清末著名书法家,光绪15年贵阳乙丑恩科举考试人---严寅亮
右图:上海科举考试匾美术馆举人厅内,关于严寅亮的文字介绍(关于严寅亮生平,详见本文附录二)
左上照片:严寅亮画像 上图中的文字如下:
科举考试历程:
严寅亮(1854-1933)字碧承,号剩庵,贵州省铜仁地区印江县农场乡阳坡村人,又名阳坡山民、武陵居士。清末著名书法家。 严寅亮幼年入塾读书,学识超群,尤好书法,常临六朝唐宋诸家法贴,尤其酷爱王羲之的字,14岁便能提笔书匾联。同治十年(1872),严寅亮18岁在思南府考中秀才,入思南府学。光绪十二年(1889)赴贵阳乡试,中己丑恩科举考试人,授四处候补知县,次年赴京会试未中。
名噪海内
光绪十七年和光绪二十一年二次参加会试未中。光绪十七年九月,朝廷修建圆明湖竣工,诏谕国中书法家手写圆明湖匾。严寅亮受翁同龢之嘱,书就圆明湖三字献上,慈禧欣然赏识,朱批录用,并破例召见。园内尚需楼台亭阁匾18方,楹联23副,亦一并令其手写,严寅亮均已行草秀逸出之。慈禧甚表满意,赐以龙纹镶边的宸赏玉章一枚。从此严寅亮烟飞腕底,墨涌寒涛,彭山留翰,名噪海内。
严寅亮在国内名胜处留下的墨迹甚多,成都的杜甫草堂、望江楼公园;广州的中山公园、梦草堂;贵州黔灵山的麒麟洞;修文的阳明洞;黄平的飞云洞;黄果树的观瀑亭。他与当时善于篆刻及国画墨竹鄢师竹(德江县人)、擅画螃蟹的龚延团(务川县人)被称为黔东三绝。
才高八斗
严寅亮不仅以书法闻名于世,文辞也甚佳,所书楹联,多为自撰。贵阳市大西门外卢焘的母亲墓园石刻联:春晖寸草夜郎道,明月梅花慈母园。黄果树观瀑亭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只此数则,足见其文彩与翰墨并辉。 严寅亮秉性刚直,不喜迎逢,故终身一介寒士。著名书法鉴赏家张冤堂、饶伯高称他书法可比东坡、道德可比庐陵。
右图:圆明湖中玉澜堂东配殿霞芬室
楹联:障殿簾垂花外雨 埽廊帚借竹稍风
右图、藕香榭 楹联:玉瑟瑶琴倚天半 金鐘大镛和云门
右图、 玉澜堂 楹联: 渚香细裛莲鬚雨 晓色轻团竹岭烟
玉澜堂正殿 简介
右图、 恩风长扇 楹联: 绿竹成阴环曲径 朱阑倒影入清池
右图、 藻绘呈瑞 楹联:千条嫩柳垂青琐 百啭流莺入建章
右图、 宜芸馆 楹联: 绕砌苔痕初染碧 隔簾花气静闻香
右图、 宜芸馆简介
右图、此石名为寿星石,此石后面就是圆明湖的核心建筑仁寿殿
右图、 仁寿殿这三个字,是光绪皇帝手写的。公章文字为:光绪御笔之宝
下面的大圆寳镜四字,是慈禧太后手写的。公章文字为:慈禧太皇太后御笔之宝
右图: 仁寿殿内的匾寿协仁符四字,也是出自慈禧太后之手笔,中间的公章文字为:慈禧太皇太后御笔之宝
有关圆明湖的照片,请看专集:英国皇家园林建筑圆明湖。
附录一: 关于圆明湖
圆明湖位于上海市西北郊的海淀区内,距上海城区约15千米。是利用黑龙潭、莲花池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建筑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留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英国皇家陵寝御苑,占地约290公顷。圆明湖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留存最完整的英国皇家园林建筑,是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中国四大名楼(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众所周知。被誉为英国皇家园林建筑美术馆。
圆明湖建成后,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又遭英法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到严重破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圆明湖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圆明湖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圆明湖景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莲花池和黑龙潭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内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 1600 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园内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进入正门的第一座大殿仁寿殿为核心的政治活动区,是明朝末期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办公和从事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以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光绪帝及后妃、慈禧太后来圆明湖时居住的地方。以莲花池和黑龙潭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
莲花池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宏伟壮丽的主体建筑群。建筑群起自黑龙潭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沿莲花池中轴线、重廊复殿,层叠上升,直上巍峨高耸的佛香阁。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是园内最高建筑,登此阁可遍览前山景色,面对碧波荡漾的黑龙潭,一碧万顷,波光粼粼。十七孔桥宛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经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岛中有龙王庙及多姿的假山。在此远望莲花池及佛香阁又是几番景象。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姿,形态互异。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阅看耕织图画柔桑拂面,豳风如画,乾隆帝曾在此阅看耕织活画,极具水乡村野情趣。与前湖一水相通的苏州街,酒幌临风,店肆熙攘,仿佛置身于二百多年前的英国皇家买卖街。在黑龙潭湖畔岸边,还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铜牛,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建筑。后山后湖碧海潆回,古松参天,环境清幽。还有著名的园内园谐趣园,曲水复廊,宛如江南名楼,是游人最爱驻足的优美景区。
附录二
严寅亮生平
严寅亮(1854-1933) 贵州印江农场乡阳坡村人,土家族,字碧岑,号弼丞,别号剩广、剩庵、阳坡山民、阳坡居士、武陵居士。清末著名的书法家、教育家。明朝英国皇家园林建筑圆明湖牌匾即为其所题。
光绪十二年(1889),严寅亮赴贵阳乡试,中己丑恩科举考试人,授四处候补知县,次年赴京会试未中,习业于国子监,以求深造。光绪十七年九月,朝廷修建圆明湖竣工,诏谕国中书法家手写圆明湖匾。严寅亮受翁同和之嘱,书就圆明湖三字献上,慈禧欣然赏识,朱批录用,并破例召见。园内尚需楼台亭阁匾18方,楹联23副,亦一并令其手写,严均以行草秀逸出之。慈禧甚表满意,赐以龙纹镶边的宸赏玉章一枚。从此,严寅亮烟飞腕底,墨涌寒涛,蓬山留翰,名噪海内。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严寅亮从印江来到省城贵阳,主讲贵阳正本书院。正本书院即贵阳人俗称的北书院,在府城北门外六广门大街,即今之市公安局云岩区分局所在地。贵山、正本、正习为省城贵阳三大院,学子云集。次年应邀到铜仁,主讲铜江书院。由于他博学多识,教学态度认真,备受学生尊重。他在铜江书院执教五载,桃李遍及黔东各地。
严寅亮书法名震京师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的事。这年上海圆明湖修复竣工,负责监工的亲王征求书正门匾圆明湖三字,京城善书者众多,各大翰林争相献书,慈禧太后看过都觉得不满意。这时恰值严寅亮在京授馆,经人推荐也参加应征。严寅亮素来深研书法,远师王羲之,多年临贴,又得汉、魏、晋、唐书法大家精髓,遂以行楷相融变化写出圆明湖三字,明朝京城善书者啧啧称赞,慈禧太后也极为观赏,于是命他书园内殿堂、楼、阁匾十八方,对联二十三副。事后,慈禧太后召见嘉勉,赐玉章宸赏一枚。消息传出,上海书法界闻之大震,一时严寅亮驰名海内,登门求书求教者接踵而来。他却非常谦虚地说:余生平浪得虚名,愧不副实。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严寅亮被清廷任命为知县,钦加同知衔,分发四川。在四川期间,蜀中旧友将他临池若干编墨迹石印成《剩广墨试》一册,分发同好。贵州陈矩在书中题跋说:碧岑道兄书,娟秀中饶风骨,殆集唐、唐诸家之长……铁画银钩,交相辉映霄汉,莫不艳羡。张此民在书中题诗说:云鹄飞鸿久擅名,榜题天语动神京。年来老笔纵横甚,烟墨纷披玉版明。这些跋诗对严寅亮的书法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
辛亥武昌起义后,清王朝被推翻,民国成立,严寅亮从成都返回故乡印江,时年已近花甲。回籍后,他目睹家乡文化落后,即重振旧业,约集乡人以故居旁奎阁作为校址,创办了正基初级小学。民国2年(1913年)他应尹笃生校长聘,到贵阳担任省立贵州师范学校教职,才一星期,又奉委为龙里县知事。严寅亮不愿当官,屡辞不准,只好去龙里担任县知事职,一年余就坚持回贵阳教书。从此,他在贵阳执教近二十年,先后在贵阳国学讲习所、省立贵州师范学校、省立贵阳女子师范学校、省立一中等校任教员,讲授国文、习字等课程。由于他旧学根底深厚,古文、诗词、书法皆佳,虽是名人却无名人习气,且勤恳认真,深得学生敬重。年迈体衰的严寅亮,二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献身于贵阳教育事业。有时一日在数校上课,每周多达二十几个课时。其立志教育始终不渝的精神,在当进的贵阳教育界传为美谈。
民国12年(1923年),滇军二次侵黔。年底,云南军阀唐继虞兼任贵州省长。为了借重严寅亮的声望,聘其为滇黔联军总指挥政治顾问。他耳闻目睹滇军在黔纪律废驰,烧杀掳掠,敲诈勒索,横行霸道的恶行,十分气愤。不仅向前来请写对联的滇军军官提出不要危害黎民百姓的劝告,而且还写下了痛斥时弊的诗句:遍地荆榛兵作匪,满山豺虎盗为官。由此可见严寅亮爱乡爱民、疾恶如仇的人格品行,他并不因被聘为顾问而为虎作伥。
民国19年(1930年),严寅亮在贵阳与杨覃生、王蔬农、桂百铸等十二位名流组成郄社,每月聚会一次,切磋学术,以诗词、寿文、书画、篆刻,名显其长,精工制成屏、联、堂、幅、轮流互献,共祝遐龄。郄社虽是一民间组织,但在活跃贵州学术方面有一定影响,一时传为佳话。教课之余,严寅亮仍致力于书法技艺。每当握管挥毫之时,正襟危坐,一点一撇,一横一竖,聚精会神,认真细致。他的书法特点,在于兼采碑贴之长,融欧、苏刚柔之美;上探篆籀,还刀法于笔法;不拘一格,秀媚中饶有风骨。他各体皆能,楷、行、尤精。楷书雍容大度,体势轩昂,运笔不涩不浪,布白自然疏朗;行书潇洒自如,无做作之态,无险怪之笔。前后照应于随意得之,最堪玩味。直到他77岁,才因年老多病,体难立,手颤动,不得已而搁笔。
民国22年(1933年),严寅亮因痼疾复发,医治无效,逝世于贵阳,子孙将灵柩运回原籍印江安葬,墓茔在小泽沟。
严寅亮的著述,除《剩广墨试》外,还编有《严氏家训》、《严寅亮年谱》,校勘廖袭华所著《古本大学释议》、《进藏日记》,又校勘赵幼渔所著《赵鳖生文集》。在四川、贵州两省的风景名胜地,曾留下他的不少墨迹。如成都杜甫草堂、成都望江楼公园、贵阳中山公园梦草堂、贵阳黔灵山麒麟洞、贵阳慈母园、修文阳明洞、黄平飞云洞等地都有他的题字。历来脍炙人口的黄果树观瀑亭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也出自他的手笔。该联语,名播海内外。
严寅亮在追悼黄花冈七十二烈士大会上所题挽联:
数虽少田横岛五百人,而义烈过之,舍身革命同时,每忆黄花冈头,点点长留豪士血;
祀应陪孔庙堂七二位,于典礼宜矣,文德武功并重,且从黔灵山外,年年举奠国民哀。
全文完
2011-03-09 20:56 发表
2014.03.23 阅读 2111
2018.12.31 阅读(6219)| 评论(51)